本文转自:大连晚报
你知道现在的进口车厘子多少钱一斤吗?
今年,车厘子没那么金贵了,二三十元一斤随处可见。普通消费者终于可以实现“车厘子自由”了,但是,那种满足感似乎没那么高了。我们在说“车厘子自由”的时候,我们在说什么?
2019年,网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:《26岁,月薪过万,吃不起车厘子》,文章把一个人的财富自由与具体的消费对应,最低一等的财富自由是“辣条自由”,接下来是奶茶自由、视频会员自由、外卖自由、星巴克自由,更高的财富自由是“车厘子自由”和“口红自由”。 “车厘子自由”一词就是从这里开始流传开的。
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的时候,车厘子还是100多块钱一斤的高端水果,被称为“水果里的爱马仕”。如果有朋友给你送了一箱车厘子,意味着你被“隆重对待”了。
那些年,车厘子被作为一种“不差钱”和“礼遇”的标志,在人与人之间穿梭,传递着微妙的信息。经营车厘子商家的社会地位也要比卖苹果的高出好几倍。
与车厘子享受过同等待遇的,还有阳光玫瑰,这种由日本培育的绿色葡萄刚进入中国市场时,也是卖到了上百元一斤的高价。但是阳光玫瑰很快国产化,价格迅速跌落神坛,没能在“隆重对待”的位置上呆多久。
其实,人们喊出为了“车厘子自由”而努力拼搏后,车厘子的价格每年都在下降,原因是,智利的车厘子取代了美国的车厘子,把价格打下来了。但是人们依然对车厘子自由寄予希望和情感。今年,情况不一样了,车厘子的价格太低了,低到了与本地草莓一个价,普通人家想死乞白赖地吃一顿车厘子,不再需要下一个多大的决心。但是水果商感受到的是:当车厘子的价格降到人们在可以享受自由的时候,消费者给出的反馈反而不那么兴奋了。更有甚者,在社交媒体上,有人把车厘子列为有毒水果,望风捕影地猜测说,车厘子从1万多海里的智利运过来,在海上漂20多天,居然看着还那么新鲜,是不是用了科技与狠活?还有人因为一口气吃了3斤车厘子发病进医院了,在网上疯传车厘子吃多了中毒。啥东西吃多了不中毒呢?
招谁惹谁了?从上述网络传播中,车厘子商大受其伤,今年都别想赚钱了。据说由此带来的损失会高达59亿元。
在车厘子高价的时候,如果有人说吃了3斤车厘子中毒了,下面的留言会说,我不怕中毒,给我来3斤试试毒性,但是当车厘子价格降到地板上时 ,你说吃多了中毒,人们就真的相信它有毒了。
所以,当我们在说“车厘子自由”时,我们到底在说什么?我们不是想吃车厘子,我们只是想告诉人们我们买得起高价的商品。在商业社会里,高价不只代表商品的质量和稀缺性,高价还代表人们消费它时的心理,后者,才是商品价格的秘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