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? 看着伴侣的某些行为,突然觉得无比厌烦,甚至有一些嫌弃。比如,TA打哈欠时的声音,或者吃东西时的咀嚼声,这些曾经毫不起眼的小细节,现在却放大了你的感受。他一靠近,你下意识往后退。他手一伸过来,你打个冷颤。他想抱抱你,你脑子里却闪过的是别碰我。
你也试过说服自己他没变,脾气也还好,还是曾经的那个样子。可你就是,不想被碰、不想亲密、甚至....有点恶心。很多人觉得,这种生理性厌恶,是爱情结束的信号。你开始怀疑,是感情变质了了吗?是不爱了吗?别急,心理学却告诉我们,这可能并不是不爱,而是你忽视了关系中的一个“慢性危机”,它可能正悄悄影响着你们的关系。
她开始闻不得他的味道我前不久接过一个来访者,她的故事很典型,征求了她的同意后,我现在把她的经历分享给大家。她叫王琳(化名),33岁,今天是她结婚的第七年。她告诉我说,刚结婚那会儿老公的汗味她都觉得有男人味,有时候靠在他怀里就能安心睡着。但这两年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她闻不得他了。他一脱袜子,她皱眉。他下班想抱她,她假装在洗碗。甚至晚上睡觉,他一靠近,她就翻身背过去。
她很疑惑:我们没吵架,也没出轨,为什么我会对他有这么强的生理排斥?她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。直到她来到我这,我问了她一个问题,她幡然醒悟:“在这段关系中,你有没有感觉你不重要?”她愣住了。她内心的答案是:是的,她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工具人。白天带孩子做家务,晚上还要照顾丈夫的情绪。他不耐烦时摔门走人,从不道歉,还说她太敏感。她说过、哭过、吵过,但久而久之,她什么也不说了,只是越来越不想靠近他。
你不是不爱了,是被忽视太久这种对亲密关系中的人产生生理性厌恶的感觉,其实在心理学上是有机制的,叫情绪性条件反射。当你多次在一段关系中感受到被忽视、被贬低、被控制时,大脑就会建立关联:这个人=危险=回避。同样,如果你多次在伴侣身边感受到情绪压迫,你的大脑会自动标记离他远点,别被伤害。
从而发展出生理性排斥,这是潜意识在保护你。在夫妻关系中,很容易引发追逃模式。当一方感到不适时,往往会下意识地想要逃避。而另一方可能会觉得被忽视,从而更加追着对方想要解决问题。比如,王琳因为老公翻身的声音而烦躁,就会离远一点。她老公看到后,会觉得自己被冷落。这种追逃模式会让双方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,感情也会在这样的拉扯中逐渐变质。追的那方以为我在努力维系感情,逃的那方却只感觉被控制、被压迫。
当逃的一方长期无法表达真实感受,就可能发展为对伴侣的生理性排斥。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一个实验:他把狗放在一个有电网的笼子里,一开始狗能跳出电网,但每次跳出来又被关回去,电击继续。久而久之,狗干脆放弃挣扎,哪怕笼门是开的,它也趴着不动。这就是习得性无助。在关系中,我们也是这样。当你一次次尝试沟通、表达需求。但都失败后,你开始麻木、闭嘴、甚至留下来将就。你嘴上说算了,身体却开始反应,有了抗拒、恶心、排斥。这不是你太敏感,而是你在用身体喊我不行了。
面对生理性厌恶的自我改善不是所有生理性厌恶都是感情没了,它更可能是你需要界限、需要修复、需要被理解的信号。1、承认它,不压抑越压抑、越逃避,生理性反应越强。你可以对自己说:“我现在不想亲密,是我的身体保护我。”这不是坏事,是提醒。
2、自我觉察这段关系里,我失去了什么?是界限被打破,是情绪被忽视,还是感受总被否定?写下来,和自己的情绪对话。3、对话而非指责有条件的话,试着温和表达;“我现在有点不舒服,我们可以有点距离吗?”亲密关系不是时刻贴近,而是有弹性的靠近。
4、寻求帮助如果关系中长期存在情绪压迫,请勇敢寻求心理咨询或保护自己。但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值得修复。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对对方持续、强烈、生理层面的厌恶,那可能不只是不爱,而是不再安全。
你对一个人产生生理性排斥,不是因为你坏,而是你被伤得太久。爱情,不应该靠“忍”和“撑”来维系。当你的身体已经替你说不想靠近的时候,别再逼自己解释什么。这是你太久没有被好好爱。别忽视这个危机,别让身体一次次提醒你:你值得更健康、更温柔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