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前的西藏始终给人一种黑暗恐怖的印象,那么,在解放前的西藏,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?
以下这组珍贵的历史照片将揭示旧西藏的真实面貌,原来纯种藏獒与现在的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!
在当时的西藏,巫师不仅充当人与神之间的桥梁,还兼任医生的角色。然而,现如今,这种神汉几乎已经绝迹。
如今,藏獒也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犬类品种。然而,为了让它们的外观更加美观,如今市场上的大多数藏獒都掺杂了其他犬种的血统,并不纯正。
养一只藏獒能带来极大的安全感,因为它们战斗力强,攻击性强,体型庞大,而且非常忠诚。
据传言,为了选出体格最强壮的藏獒,西藏人会把刚出生的小藏獒集中在一起养育,最终存活下来的那只就是最强壮的。
图中展示的是白居寺十万佛塔,这座结构巧妙地融合了塔与寺庙,外观和谐且美观。塔内绘有超过十万幅佛像,建于1427年,是一座极为珍贵的建筑。
他是热振仁波切,一位爱国的摄政王,倡导汉藏团结,坚决反对民族分裂。然而,他英年早逝,在25岁时便与世长辞。
三位西藏贵族少女在图中呈现,依次为德勒饶登的夫人、玛丽车仁和强珠卓玛,她们的服饰极为复杂,彰显浓郁的民族风情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玛丽·车仁的丈夫是锡金王室成员。锡金最初是西藏的属地,后来被英属印度占领。
过去的布达拉宫,拍摄时总能看到周围的树木光秃秃地没有一片叶子,河水也几近干涸。
布达拉宫是由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前往西藏结亲时修建的,象征着汉藏人民的友谊。如今,许多游客前往拉萨旅游时,首选的景点往往是布达拉宫。
喇嘛并非所有藏传佛教教徒都可称之为,尽管常有此误解。实际上,喇嘛是指级别较高的僧侣,有时也称之为活佛。
一般来说,人们通常不称呼他们为喇嘛,而是尊称他们为“仁波切”。
一张照片展示了一个年幼的西藏贵族少女,尽管她年纪尚轻,却已戴上了象征着她身份的巴珠冠。
巴珠冠分为“木第巴珠”和“曲鲁巴珠”两种,只有大贵族才有资格佩戴木第巴珠。这种冠饰极为奢华,不仅镶嵌了珊瑚和珍珠,还饰有绿松石、玛瑙等宝石。
这位贵族少女容貌清秀动人,年纪轻轻,宛如一位美人胚子。
照片中是内阁部长的儿子和ringan。这张照片由前往西藏的德国冒险队拍摄,他们在西藏进行大规模捕杀动物。尽管收到了警告,但德国人似乎毫不在意,最终他们带走了几百个动物标本。
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西藏的士兵,外貌看起来有些像土著。
他们的军服简陋不堪,武器也相当落后,只有长矛和弓箭,甚至在照片拍摄的时代已显过时。这些细节揭示了当时西藏的封闭状态。
在贵族的眼中,农奴与猪狗无异,可以任意打骂甚至杀害。图中的农奴竟还能露出微笑,实属罕见。
照片中,一个戴着锁链的农奴依旧在耕作,他的身体已经如此消瘦,几乎失去了人的样子。
农奴制在西藏可以追溯到十世纪,新中国成立后,藏区的农奴才真正获得了人权。在那之前,他们仅仅被视为农奴主的财产,而非真正的人。
图中农奴正在照料自己的孩子。正如贵族身份通过血缘世代相传,农奴的身份也会代代延续。然而,虽然农奴在获得奴隶主许可的情况下有可能摆脱奴隶身份,但这样的情况极为罕见,几乎不存在。
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年农奴,几乎看不出她是个人。她的头发显然已经很久没有打理过,衣服也十分破旧。农奴主不仅把农奴当作劳动力,还时不时以他们为乐。农奴们不仅经常遭受打骂,甚至还有被斩断四肢或直接被杀害的情况。
一个佝偻的老农奴背着沉重的物品在行走,他身旁跟着一个满脸茫然的小农奴。为了防止这些小农奴逃跑,有些残酷的农奴主会把他们锁起来。有时,这些锁链甚至比小孩子本身还要重,真是惨无人道。
画面中,一个农奴正驮着农奴主。农奴主的体型比农奴更为庞大,即使农奴借助棍子支撑也不敢违背农奴主的命令。经过世世代代的洗脑,许多农奴对自己的处境已经麻木不仁,更不用说奋起反抗了。
右下角的农奴缺少了一只脚,这是农奴主残暴手段的结果。由于地位低下,农奴们受到的待遇极为残酷。即使只是微小的过错,农奴主也会给予严厉的惩罚。
图中的鼓看似普通,然而,它实际上是用少女的皮制成的,称为阿姐鼓。这表明当时的西藏仍保留着许多残忍的习俗。
农奴居住环境极为简陋破旧,一名幼童在地上摇摇晃晃地学步,此刻他对未来的命运毫无所知。
无论是贵族还是农奴,他们都怀有深厚的信仰。许多农奴之所以没有进行反抗,是因为他们相信今生是在偿还前世的债务,这种迷信的观念削弱了他们的反抗意志。
在他们的观念里,他们的悲惨境遇并非源于被剥削,而是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。
一个农奴饥肌瘦骨,然而碗中空空,一无所得。当他们年老体衰,不再被视为有用的工具时,农奴主会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抛弃。他们无依无靠,只能以乞讨为生,最终陷入凄惨的死亡。